教学评估“进行时”|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创新沃土,打造创业乐园
为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企业导师进校园”“科研人员进企业”“以赛促创带就业”等有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企业导师进校园:赋能双创教育
“不是岗位太少,而是匹配的桥梁尚未架通;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职业的罗盘需要校准。”贵州黔优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文豪、副总经理梁径以“《创业征途》与《简历诊断和职业方向建议》”为题,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场集创业实战智慧与就业精准导航于一体的精彩分享。现场,他们展示了公司为京东物流单日输送30名员工的成功案例,并与学生深入互动。文豪总经理强调:“资源整合的效率决定价值创造的高度”,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大学科技园积极整合企业导师和行业专家资源,为双创教育注入新活力。通过 “创青春-与企业家面对面”、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培育及辅导、创业专场路演、创新创业沙龙等校内外企业家、导师多人组合授课与互动模式,成功应用到人才培养中,形成“平台+实践、实训、实战创新创业三步训练法”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业精英、行业顾问、投资人等汇聚一堂,成为大学生接触应用性最新前沿信息的重要平台,用产品或项目进行思维创新、创业教育辅导。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设双创课程9门,举办创新创业活动500余场,服务师生超5万人次,并建成115人的双创导师库。他们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行业洞见,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图1 2025年4月29日,贵阳学院大学科技园第十五期“学长友约·创业有我”创新创业活动。邀请了贵阳学院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优秀校友、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数据资产事业部总监韦龙担任主讲嘉宾,为74名同学带来《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新兴领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专题分享。
科研人员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学校在理论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支持,促进了产品的迭代升级。学生来企业实习,也为我们节省了招聘成本和时间。”科之杰新材料集团(贵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吕昌伟表示。作为大学科技园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科之杰”与学校的合作成效显著。
大学科技园依托学校科研人才优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选派在岗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助力企业破解生产经营难题。今年6月,第五批科技特派员派驻工作顺利完成,累计选派教师36名。通过科技特派员机制,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产教融合课程、共组教师队伍、共建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实现“大作业出成品、竞赛科创出成绩、项目研究出成果”,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成效和实践能力。2021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我校毕业生企业贵州黔城黔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贵州永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万与学校共建协同创新实验室,在土木工程数字化、智能化检测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开设土木工程检测实验、实践系列课程,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就业岗位。

图2 2021年7月13日,贵阳学院与我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贵州黔城黔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签约建立“贵阳学院——黔城黔测土木工程检测协同创新实验室”。
以赛促创带就业:激发创新活力
“本次大赛将作为第十届‘创客中国’贵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校级选拔赛,大学科技园将为优秀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主任王万程说到。贵阳学院AI+应用创新创业大赛现场气氛热烈,参赛项目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多领域融合,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潜力。
创业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即一个人创业成功,能够带动一群人就业。大学科技园构建了“项目培育+赛事提升+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累计培育创业团队400余支,通过以赛促创,获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124项,学校5次荣获优秀组织奖。此外,科技园设立专项种子资金,通过项目路演大赛已为31家学生企业提供扶持资金28.2万元。目前,在孵企业中师生创业企业占比超80%,累计培育262家企业中,获批省市级科技项目14项,获评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充分彰显了产教融合的实践价值。

图3 2025年6月27日,贵阳学院AI+应用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以评促建:谱写本科教育新篇章
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大学科技园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创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大学科技园将秉承“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的理念,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推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书写新时代教育奋进新篇章。
一审:吴家宽
二审:骆建林
三审:王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