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贵阳学院-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创新创业沙龙(第42、43期)在贵阳学院综合楼3188教室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作为贵阳学院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贵阳学院、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贵阳博雅众创空间、贵州省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博雅众创)、九三学社贵阳学院支社、贵州多彩贵州城建设经营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特邀贵木文化董事长田卫家先生与贵州向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婧女士,分别以《“贵木工坊”中国人的乐高——创业经历分享》《传统技艺的当代艺术转译》为题,为在的同学们带来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创业分享,助力青年学子明晰就业方向、激发创新思维。
田卫家:以“贵木工坊”为载体,让传统文化“拼”进现代生活
本次活动首先是由田卫家先生分享。作为吉林大学计算机硕士、九三学社贵州省青工委委员,同时身兼贵州省人社厅SYB及网络创业讲师、贵州省首批旅游行业领军人才等多重身份,他凭借跨学科背景与丰富实践经验,为同学们生动的讲述了“贵木工坊”的创业故事。

“贵木精雕、匠心工坊,让每个中国孩子在贵木模型拼装中体会传统文化。”田卫家开篇便点明项目核心理念。他介绍,“贵木工坊”定位“中国人的乐高”,专注于中国民族特色木质拼接模型研发,通过计算机立体建模设计、0.01MM高精度激光切割技术,搭配2.5MM环保椴木工艺板,既保证模型拼装的趣味性与精准度,又确保产品符合国家GB6675-2014儿童玩具安全技术规范,从材料到工艺全方位守护儿童安全。
谈及项目优势,田卫家展示了企业过硬的资质与荣誉:目前贵木文化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版权登记26项、商标注册3项,其产品曾入围“202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并在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贵州省决赛中斩获主体创业组三等奖。在运营布局上,“贵木工坊”已形成多元销售网络:线下覆盖贵州省博物馆、地质博物馆、贵阳龙洞堡机场、高铁北站等核心场所,成为中小学研学旅行必备教具;线上电商平台销量稳步增长,4-6月期间销量持续攀升。同时,企业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共建大型生产线,为项目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制定了三年发展计划:2024年重点深耕旅游市场,2025年拓展教育领域并建设专卖店与研学中心,2026年迈向全国市场并探索海外贸易。”田卫家对未来规划清晰,他还鼓励在场学生:“创业需扎根文化、注重品质,将传统与创新结合,才能做出有生命力的产品。”
刘婧:让侗绣“出圈”,传统技艺的当代转译与乡村赋能
紧接着刘婧女士开始了她的分享。作为西安市贵州商会副秘书长、贵州省女企业家协会理事,同时也是省妇联特聘“贵州省锦绣计划智库专家”,她以亲身经历讲述如何让黔东南侗绣从深山走向国际,实现传统技艺的当代价值转化。
“2022年11月,我们团队深入黔东南肇兴镇岑所村,看到绣娘们精湛的刺绣技艺与产业发展的困境,便决定以‘艺术转译’为突破口,带动当地刺绣产业发展。”刘婧回忆道。此后,向外文化团队联合65名岑所村留守妇女,共同打造《一枝独绣》系列侗绣艺术作品,目前已完成四期创作,累计产出侗绣艺术画30幅,衍生出7个系列13个品类共200余件周边产品,让原本零散的“针线活”变成了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分享中,刘婧特别提及项目的“破圈”历程:团队曾将侗绣与油画艺术结合,作品不仅获得西班牙、曼谷艺术家的关注,还受邀在匈牙利展出,让侗族文化走向国际舞台;2024年9月,团队携作品进驻上海举办展览,吸引香港拍卖行买家与潮流人士关注,打开高端市场通道。而最令她自豪的,是2025年3月的一段经历——团队为接待习近平总书记设计的侗绣西装,因融合意大利西装剪裁与侗族传统纹样,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与肯定,后续该款服饰订单量激增,从1500万销售额突破至10亿,成为“传统技艺+现代设计”的成功范例。

“创业从不是一帆风顺。”刘婧坦言,初期因作品成本高、市场接受度有限,团队曾陷入困境,后通过“两条腿走路”策略:一方面保留高端艺术作品提升品牌调性,另一方面开发平价文创产品维持运营,才逐步打开局面。此外,团队还在岑所村搭建文创平台,引入网红咖啡馆、保留公益图书馆,既为当地注入商业活力,又为村民提供文化学习空间,目前已有多位60-70岁的绣娘能以普通话分享创业经历,实现“文化传承+乡村赋能”的双重价值。
“贵州的文化宝藏需要我们本土年轻人去挖掘。”刘婧对在场学生寄语,“创业要学会抓住机会,更要扎根本土、居安思危,既要借助外界资源,更要练好‘内功’,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本次沙龙活动持续近2小时,两位嘉宾的分享既有扎实的项目实践,又有深刻的创业思考。不少学生表示,通过分享不仅了解到传统文化创新的多元路径,更对创业就业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此次贵阳学院-双龙创新创业沙龙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创业经验借鉴,更搭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对话的平台,为推动贵州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与青年就业创业注入了新活力。
一审:杨崇钶 二审:骆建林 三审:王万程